市民王小姐前天去武漢天地吃飯,發現里面的店面又換了,這已經是今年關門的第五家店了。而這還是人氣商圈武漢天地,可想而知,其他并不紅火的商業日子要有多么艱難。不禁感嘆,相較大家拼著假離婚都要搶的住宅地產,如今的商業地產真是不好做啊。
同質化嚴重 主力店上演關店潮
不僅武漢是這樣,放眼全國,商業地產都是舉步維艱。兩個月前上;春B诽窖蟀儇洺冯x,給火熱的上海商業綜合體市場一記耳光。區域內商業密集,同業競爭激烈,其撤離折射老牌百貨離場之痛。
數據顯示,國內主要城市商業綜合體數量已經達到破1000個,透支風險顯現。保守估計到2018年國內商業綜合體數量達到1200個。不光一線城市商業綜合體趨于飽和,二線城市商業之間競爭也不容小覷,諸多商業地產企業已經提前布局熱門二線城市,商業扎堆開盤。對各個商業綜合體的生存形成不小的考驗。
擺脫困境 差異化打造高盈利項目
當前市場競爭激烈,商業綜合體的開發更多的是在考驗開發商的操盤能力。未來的綜合體將以高體驗產品受到追捧,單店之間構建差異化將成為常態,通過高體驗度產品獲取高溢價,贏得高利潤。
在打造差異化的同時,在商業空白區以打造規模經濟為主,以數量贏精品,以多而全贏小而精,商業地產企業抓緊跑馬圈地速度,打造規模經濟,構筑一定的商業競爭門檻,塑造品牌,擴大市場影響力。如萬達在今年就計劃將在三四線城市開56座萬達廣場。
抓住機遇 VR虛擬商業拭目以待
未來實體商業競爭由以前的促銷戰、品牌戰轉向體驗戰。未來商業項目將同時不斷導入文化、藝術、旅游、科技、VR、健康等元素,營造舒適購物環境,增加交互等內容供應,倒逼品牌創新與業態創新。
一站式服務、全業態消費、購物體驗升級均不再是零售運營的一紙噱頭,更多以宜家、國美為代表的專業賣場運營商亦投身于商業洪流中。異業之間的復合互補,傳統業態的界限將會更加難以界定。但不斷提高商業體驗,構造體驗經濟是未來商業發展競爭的主要方向。
如今商業地產已是前有狼后有虎。前有積極拓展商業地產版圖,并確立其霸主地位的萬達,后有萬科、保利等地產行業大佬!同時遠洋等房企也宣布進入,萬通地產、五礦集團等房企也啟動了商業地產戰略。富力、龍湖等素有商業地產開發傳統的企業則加快了商業地產布局。行業多國爭雄,重新劃分市場疆土爭奪何其激烈!